钱学忠主讲的《弟子规》,真正震撼了我的心灵。我有几点体会:做人要懂得感恩;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;为人要谦虚;要树立人生目标。
滴水之恩,当涌泉相报。对一个人而言,应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。所以《弟子规》第一章就是《入则孝》,感恩之心最先体现在一个“孝”字上。“父母呼,应勿缓;父母命,行勿懒。父母教,须敬听;父母责,须顺承。……”这些都是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,但我却有很多做不到。以前觉得父母爱子女都是非常自然的事,身在福中不知福,无法体会父母的辛苦和委屈。“亲所好,力为具;亲所恶,谨为去。身有伤,贻亲忧;德有伤,贻亲羞。”出门在外,我也不懂得好好爱惜身体,所以学了《弟子规》才知道,读书、事业和身体的好坏,不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事,要想到“身体发肤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”。
人有四种恩德必须报答:父母、师长、国家和众生。今天如果没有国家,没有一切的施政,我们就没有办法生活在安定的社会里;我们今天所享有的一切,都是一切众生努力才有的结果。时常怀着感恩之心,念念想着别人的恩德,人才不会那么自私,不会有那么多的不满和怨言,人才会活得开心,社会才会更和谐。
《弟子规》教人向善,长养人的德行,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。人生是一个过程,过得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选择什么样的目标。因为如果以外在的物质作为追逐目标,无论多少都不能让人感到真正长久的快乐,而如果能让自己本有的善良彰显开来,影响周围的人,对社会有所贡献,这种快乐可以充满人生的每一个瞬间、每一个过程,这种快乐我想应该不会让人的一生有什么遗憾。
上一篇:
学《弟子规》入则孝有感下一篇:
“弟子规”读后感